發布日期:2022-09-30 瀏覽量:...
南京保衛戰,犧牲英烈4304名
抗美援朝,183108名志愿軍戰士犧牲在朝鮮
……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00萬名烈士
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為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
烈士紀念日是以國家祭奠方式紀念犧牲的烈士,這是一個國家對英雄的敬意。
有了這個莊嚴肅穆的節日,公民就有了集體表達的平臺,國家就有了緬懷紀念的依托。
烈士紀念日為何確定為9月30日?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8月31日經表決,通過了關于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并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在國慶節的前一天開展烈士紀念活動,既能充分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又能與黨和國家領導人10月1日上午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等烈士紀念活動相銜接,因此確定為這一天。
烈士紀念日,昭示我們什么?
設立烈士紀念日,表達的是國家立場。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專門設立向烈士紀念的節日,盡管名稱不一,但內核一致。對烈士的態度,最能檢驗一個國家的價值觀。
從國民情感到國家責任,我們追尋的是一個個烈士,也是觸摸國家的滄桑歷史;通過紀念烈士,國民牢牢凝聚一起,民族更具凝聚力。一個不忘記先烈的民族,一個敢于表達真實情感的國家,必然更有希望,也更能贏得尊重。
烈士紀念日表達的是國家及其人民對烈士的崇敬,宣傳、組織、引領、教育的作用和意義十分鮮明。
烈士紀念日有何意義?
一個沒有英烈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個遺忘英烈的民族,同樣是可悲的民族。漠視英烈淡忘歷史,不但注定會成為精神的侏儒,還會讓前途迷失思維混亂,生出意識形態的怪胎。
死者長已矣,可對活著的人來說,卻是精神世界的映照,折射著情操的高下。因此紀念烈士,重在洗滌我們的魂靈。
我國國內現有烈士墓98.9萬余座,烈士紀念堂館、碑亭、塔祠、塑像、骨灰堂等紀念設施2.9萬余處。在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我國還有170多處烈士紀念設施。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2021年3月,國家文物局、退役軍人事務部聯合印發《關于充分用好革命文物資源及烈士紀念設施服務黨史學習教育的通知》。
一年來,依托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各地積極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講好革命文物故事,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共產黨故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充分發揮了革命文物“為黨育人”的作用。
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還印發了《關于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加強革命傳統教育,用好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這個精神殿堂,用好革命遺址遺跡、紀念館、博物館等紅色資源,發揮革命英烈、時代楷模示范引領作用,以重大節日和紀念日為契機開展主題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意義,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強化群體記憶,進而強化群體凝聚力
博物館以人類遺產保護者的身份而成為人類記憶的保存者,這種得以流傳的群體記憶讓我們不再感覺作為人類個體的渺小、孤獨和短暫,通過這種記憶將過去、現在和未來聯結在一起,給我們以力量、凝聚力以及對永恒的啟示。
根據《中國紀念館概論》所描述,紀念館是博物館的一種主要類型,是我國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實事求是地反映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作用,讓人們銘記歷史,然后以這段共同的歷史記憶來強化群體的凝聚力。
存古記今,啟迪未來
人們常說:“知來處,明去處?!辈┪镳^承擔了保存傳統價值、傳承歷史文化的責任,為人們提供了審視傳統、反省今天和啟迪未來的一個平臺。
博物館、紀念館里,那些無聲的藝術品和文物記錄了時光的流逝,也記錄了時代的變遷。精美的技藝、厚重的年代感、深遠的故事展示在面前,觸手可及,這種直觀的教育感化能力是文字、影像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比擬的,也是無法替代的。
青神紅色西山紀念館
紅三十三軍紀念館
曠繼勛紀念館
南寶山革命歷史紀念館
烈士紀念日只是一種形式和載體,而弘揚烈士精神、緬懷烈士功績,培養公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卻需要形成習慣,化作日常。
要時刻謹記,在歷史的長河中,先烈們用自己的鮮血澆灌腳下的土地,孕育出屬于我們的歲月靜好與現世安穩。
版權所有(C)四川博達展覽 技術支持: 狼途騰.人人幫